「神童与天才」交响音乐会体验

「神童与天才」交响音乐会体验

疫情原因,距离上次现场听音乐会已经过去非常久的时间了。耳朵痒痒逛国家大剧院的官网,发现12号有场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李心草老师带队的「神童与天才」交响音乐会,下半场曲目是《马勒第四交响曲》。恰好「马四」是马勒10首完整交响作品中我唯一有所见解的一首,就果断购票。

曲目介绍

上半场——神童莫扎特:

  • g小调第二十五交响曲 K.183
  • D大调第十一嬉游曲 K.251
    • 第一乐章 法兰西进行曲(6)
    • 第二乐章 很快的快板(1)
    •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2)
    • 第四乐章 小行板 – 柔板 – 小快板(3)
    • 第五乐章 小步舞曲:主题与变奏(4)
      • 圆号号角彩蛋
      • 小提琴solo彩蛋
    • 第六乐章 回旋曲,活泼的快板(5)

下半场——天才马勒:

  • G大调第四交响曲

观赏体验

国内天花板级别的观众素养

这应该是我有线下音乐会欣赏经历以来,观众素质最高的一场音乐会,也是让我写下这篇文章最大的动力。

因为这一场的票价相对于国家大剧院其他音乐会来说比较低廉、门槛也就相对低些,我特别担心新观众会有一些充满「特色」的表现。然而K.183演奏的全过程,观众席上都没有出现交头接耳、乐章间鼓掌等新乐迷常犯的问题。这在我听的国内此类规格的音乐会中还从未遇到过。

观众的专业表现让我对一个问题产生了更加的纠结:女高音杨琪老师大概率是会在「马四」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中间出现、或是在第三乐章铜管齐奏的位置伴随着旋律上台。如果出现了前者的情况,那么乐章之间到底要不要鼓掌呢?鼓掌应该就会打破二三乐章衔接的气氛、但是不鼓掌感觉不太尊重杨琪老师。

果然李心草指挥选择了让杨琪老师在二三乐章中间缓缓地走上舞台。前排池座有观众用手势无声地鼓掌,全场寂静,既没有打破乐章衔接的氛围,也给予了歌唱家上台前的鼓励。而出场的掌声,在谢幕的时候似乎得到了偿还,最后的掌声尤为热烈。

第四乐章的尾声结束,全场观众接近一分钟的寂静,持续到指挥缓缓放下双手至全身放松。紧接着就是雷鸣般的掌声,还有非常具有中国观众特色的叫好声,给这场音乐会画上了和谐的句号。

不犯困的穆扎

其实看到节目单里上半场是两首不熟悉的莫扎特曲目的时候,我头都是大的。为了防止自己犯困,我还提前一周下载了唱片预习了这两首曲目。

K.183上演的时候,观众的表现或许让双簧管老师产生了紧张的情绪,但是给了我揣摩双簧管老师心理变化的乐趣:从一开始的紧张、偶尔错音,到越来越自信地投入进演奏中,虽然略有瑕疵但十分真实。如果圆号声部用古典圆号来吹奏的话,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惊喜。

K.251则是完完全全媲美一般音乐会返场的惊喜演出。当法兰西进行曲首先演奏的时候,我眼镜都差点掉了下去,产生了「我是不是睡了五个乐章」的错觉,不过当翻看曲目单之后才确认第六乐章调换至第一首的确是此次演出的安排。通常来说下半场马勒的音乐会是不太会有返场演出的,所以我大概猜测到上半场的K.251应该是替代返场演出的“整活”曲。除了曲目顺序的调整之外,五六乐章之间还插入了圆号号角和小提琴solo。事后问了乐团的小提琴手,这几个彩蛋的确是指挥和乐团致敬莫扎特特意精心安排的。上面小节的节目单中我也特意展示了K.251的乐章部分,并加粗了调换顺序的曲目、标注了彩蛋。

关于李指如此安排的原因,引用带我入坑的 @草籽小刘 同学的评论:

在欧洲古典音乐的多乐章作品中,进行曲与回旋曲通常是整部作品的进场与终曲。然而在K.251作品中,莫扎特将第六乐章写成了进行曲,本应具有终曲结构的回旋曲放到了第五乐章。嬉游曲的乐章顺序实际上也并非一成不变。所以李指巧妙地将第六乐章法兰西风格的进行曲放到开篇第一乐章的位置。原先第五乐章回旋曲便成为了结尾乐章,整首乐曲的音乐性和呈现方式变得更加符合常理

上半场结束,我很荣幸达成了听莫扎特不犯困的成就。

最好听的中国笛还得中国人来吹

「马四」第一乐章中部,有长笛演奏的一段中国笛音律。马勒笔下想象的东方中国笛自然是和真正的东方文化差这么点意思,所以后人在演绎的过程中,即使是杨松斯、阿巴多这样优秀的指挥带领世界一流的乐团,也很难给我嗯这个中国笛地~道~的这种感觉。

中国交响乐团的长笛、单簧管乐手们对这段中国笛的音律演绎,现场给我的感觉就有更接近中国笛、萧的那种意境。旋律结束后,我不禁给我的小伙伴展示了一个大拇指以表示对这几小节的高度评价。

一言难尽的铜管

顶级交响乐团相比于次顶级乐团,除了指挥等因素外,最直观的就是管乐声部的实力。很可惜,国家交响乐团的此次演出并没有带来我认为国内顶级的管乐体验。

虽然各部的第一声部老师表现都十分出色,但是第二声部通常都会出现冒泡或者音准问题。整场圆号最为突出……无论是音色还是节奏在整支乐队中都显得有一些“特”。

作为小号手的我当然是理解管乐老师在「马四」中的压力,尤其是圆号高难度的强奏本身就极其容易出错。但是我还是希望国内顶级乐团能在管乐声部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弥补短板之后跻身世界一流。

「马四」第三乐章最高潮部分,第二小号的高音也出现了破音的情况,给作为铜管迷的我现场体验留下了些许遗憾。

*补充:演奏会结束之后,乐队的小提琴手在乐迷群中特意夸赞了圆号手,这让我感到一些困惑,甚至认为是不是年轻人中阴阳怪气。之后才知道此次乐团由于特殊原因,圆号声部是仓促组建的临时阵容,只有极短的时间“备战”。甚至在走台结束大家吃饭的时候,还在努力练习。向他们致敬!

尾声

1. 之所以没写杨琪老师的女高音部分,不是因为现场演出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或者歌手表现不好,而是我对声乐真的是一窍不通……除了感觉声音不够响亮以外听不出任何的感受,看来闲下来还得再补补课。

2. 有幸认识了国交的忠实粉丝和国交新媒体的运营同学,不仅留下了很多幕后视频,也介绍了很多乐团的老师给我们乐迷认识。感谢他们! 附上「马四」第三乐章中我最喜欢片段的彩排录像:

3. 对本场音乐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快手观看直播回放:

8 thoughts on “「神童与天才」交响音乐会体验

  1. 写的很好呀,补充一下调整乐章顺序的原因:在欧洲古典音乐的多乐章作品中,进行曲与回旋曲通常是整部作品的进场与终曲。然而在K.251作品中,莫扎特将第六乐章写成了进行曲,本应具有终曲结构的回旋曲放到了第五乐章。嬉游曲的乐章顺序实际上也并非一成不变。所以李指巧妙地将第六乐章法兰西风格的进行曲放到开篇第一乐章的位置。原先第五乐章回旋曲便成为了结尾乐章,整首乐曲的音乐性和呈现方式变得更加符合常理

回复 Dick_Wu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